引言正规股票配资网站大全
迎着阵雨,驱车驶过南京栖霞区仙林大学城灵山北路、泰康仙林鼓楼医院(三级综合)等路段,抵达学原路22号泰康之家·苏园(以下简称“苏园”)。这条路的一侧是灵山,草木茂盛。雨后,青翠欲滴的树叶呈现出鲜亮的绿色,成片的云雾舒展缭绕,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的味道。
在南京,泰康医养品牌中的苏园,被誉为“共和国建设者之家”“‘迪士尼’养老社区”“长三角养老会客厅”“城市天然氧吧”“享老桃花源”……尽显“离尘不离城”的特色。
苏园门前广场
显而易见,这些字面定义的背后,关乎人们暮年的生活,具体起来就是养老、照护、治病,涉及老人幸福与否,孤独寂寞和碎碎点点的晚年时光。他们能否以相互陪伴的形式,共同对抗衰老,有尊严地老去,人生不留遗憾,已然成为养老产业迅速崛起的土壤。
相关资料显示: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,从2015年至2035年,每一个小时都将增加1141个老年人。
展开剩余93%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会近期推出的“百岁人生·老友圆桌会”栏目介绍:“江苏是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。截至2023年底,全省户籍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了2000万人。”
苏园活动大厅
要让这么多老年人过上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,就需要大量的养老服务机构和照护人员。那么如何打造一支数量充足、素质优良,同时结构合理的养老服务机构和人才队伍,无疑是当今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。
对于国家来说,如果没有很好的养老体系和养老机构,就会形成社会和谐的瑕疵;对于个人来说,缺少优质的养老资源,就会陷入好好活着不易的窘境。
从某种意义上讲,养老产业的博弈,介于供需矛盾之间。在这背后,是人口老龄化与时代发生的极大变化。正因为如此,不仅老年人,甚至如今的中年一代对自己老去后的担忧,也萦绕在每个人心头,他们或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——当我老了,住在哪儿?
大厅展示区
7月30日,笔者走进苏园,在泰康集团银行保险部HWP高级合伙人/经理侍乐等人的陪同下实地采访,与住在这里的老人交流,打开了一扇当今养老世界的生动画卷。
《长寿时代》与“泰康”扩张
4年前,书籍《长寿时代》应运而生,著名学者吴敬琏、钱理群作序。作者是泰康人寿创始人、董事长和CEO陈东升。这本著作从中长期视角深度解读人口发展趋势及其影响;激发长寿时代的经济潜能,找到变局下的新风口;提出应对养老、健康问题的企业解决方案。全书对养老产业有了一个全景式的认识,建立了一个最为基础的行业框架。
在业内,《长寿时代》是教科书般的存在。
别致的楼梯书道
1957年出生于湖北天门的陈东升,是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。他1996年创办泰康人寿,在保险市场叱咤风云之前,还创办了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品牌,在艺术品流通领域呼风唤雨。
陈东升是“92派”全国企业家代表人物,被评为“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”和“第五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”。
如何让老人更好地安度晚年?《长寿时代》以泰康18年医养创新探索给出了骄人的成绩单。截至目前,企业已在全国36个城市布局44个“泰康之家”,开业25个养老社区,形成“城市养联体”模式,满足社会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全周期的养老服务需求,持续扩张领跑全行业。
开放的琴房
《财经》杂志日前报道: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,2007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人为1.53亿,占全国人口的11.6%;2024年,这一年龄段人口数量增长到3.1亿,占全国人口的22%。老龄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,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痛点。
陈东升撰写的《长寿时代》中,提到自己一直关注着中国人口变化趋势,对长寿时代的到来很敏感。人寿保险关乎生老病死,“除了个人年金、养老金这些支付端的产品,保险公司还有没有其他方式参与到养老这个大民生工程当中?”于是泰康内部成立了“创业小分队”,开始了养老探索。
居民活动区域
但是,在调研市场、跑了北京100多家养老院之后,团队认为托管改造这条路走不通。当时人们普遍不愿意花钱去养老,而经营不善的养老院也基本不具备改造条件。他们说,有些养老院让人看完之后很心酸。
2008年春节刚过,陈东升和团队成员来到美国探访,第一次接触到CCRC(持续照护退休社区)这个概念。一家五六百人的养老社区配有餐厅、活动中心、健身中心等,设施完备。95岁的老先生在跑步机上锻炼,一群老奶奶在练站姿、跳芭蕾,“他们穿得非常整洁,西装革履,仿佛去赴一场盛宴。”考察者说。
同年4月,泰康人寿正式决定对养老社区进行长期战略性投资。
灵山书苑
毫无疑问,泰康人寿的这个决定,后来成为《长寿时代》问世的注脚。
《长寿时代》抛出的话题是:我们能活多久?如果长寿不再是奢望,那么最大的挑战就是健康和财富。所以,医养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结构的改变已趋明显,老人渴望的“良好的医疗条件,生活完全能自理,心灵上排解孤独”三大需求,就成了某种刚需,因此所有的产品都值得为老年人重做一遍。
苏园的温暖与社区活力
相较于北京燕园、广州粤园、深圳鹏园、厦门鹭园、湖北楚园、青岛琴园等,苏园主打六朝古都的晨钟暮鼓、非遗活化,邂逅三甲医疗集群,享受国际医养标准。尤其拓展“医教研养康”“五位一体”的养老新图景,破解“医院不能养老,在家不能看病”的世纪难题,让养老从生存空间升华为生命价值的再创造,是苏园的“尚方宝剑”。
党建活动室
现实生活中,医疗资源紧张,是一个难题。家庭中,“一个老人倒下,一大家人失序”的现象司空见惯。
而在苏园,一墙之隔的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提供急诊绿色通道,5分钟步行直达门诊部。而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也在3公里辐射范围内,形成“15分钟急救圈”与“30分钟转诊圈”的双重保障。
入住苏园的居民很看重紧急医疗需求,社区与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建立信息化直连系统,居民健康档案实时同步,突发状况下可通过“一键呼叫”装置3分钟内响应,配合社区内配备的CT、彩色B超等设备的二级康复医院,实现“小病不出社区、大病绿色转诊”。
书画课堂
也就是说,住在苏园的老人,看病不用愁、照护不操心、养老不烦神。
在全国各地的泰康之家中,不乏特别受人尊敬的群体。到7月底,入住者中参加过开国大典的老人有33位,参加过抗美援朝战役的老兵有46位,共和国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有265位,党龄超50年的居民有1300位……至于学者、老师、劳动模范、退休的企业家等更是比比皆是。
展览区
在苏园,健康的居民参加书画、宋词、钢琴、昆曲、瑜伽、游泳、舞蹈、手工活动等课程,办个人书画展、演唱会……年龄无界无门槛,大量的时间被热爱充满,人人都可以收获一份老年人特有的浪漫与纯真。
在大厅画廊,笔者欣赏到93岁的金纯华老人画的《仿〈介子园图谱〉——杂树》、90岁的沈季安老人画的《珠玑方盈》、79岁金燮根画的《岩畔秀竹》等作品,这些画作浸透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。
金燮根画作《岩畔秀竹》
无独有偶。知名导演郑洞天入住北京燕园之前曾突发大面积心肌梗死,植入7个支架。在燕园生活后,身体恢复良好,如今他是燕园电影俱乐部的组织者,定期组织大家欣赏电影,交流心得。“精神交流是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事儿,你重新遇到了世界上的另外一群人,好像又进了一次大学。”他说。
在电梯口,苏园俱乐部一周文体活动安排告示丰富多彩。音乐、朗诵、戏曲、礼仪、摄影等纷纷开课,围棋、掼蛋、门球、乒乓球等活动应有尽有。建邺区七彩越剧团来演出的海报前围着一群老奶奶,《何文秀》《白蛇传》《柳毅传书》《五女拜寿》《孔雀东南飞》等经典节目,让她们充满期待。
不难想象,苏园已经完全打破传统养老社区的服务边界,创新推出“独立生活—协助生活—专业护理—记忆照护”四级服务体系,覆盖从活力长者到失能失智人群的全生命周期需求。
悠哉的老人
在独立生活区,30—81㎡的适老化公寓采用防眩光灯光、无障碍地面、圆角家具等128项人性化设计,智能床垫可实时监测心率、呼吸频率,异常数据自动推送至子女App。社区配备的7000㎡活力中心堪称“老年迪士尼”:健身中心配备适老化泳池、天轨移位系统,让轮椅长者也能享受水中锻炼;而米其林厨师团队主导的餐饮服务,则将金陵盐水鸭、鸭血粉丝汤等地方特色与低盐低脂的科学膳食相结合,每日提供近20种菜品选择,特殊餐食定制率100%。
一言以蔽之,作为泰康医养的一个缩影,苏园的温暖与社区活力,让老人的生活找到了难与不难的平衡,压力源得以分散,身体老去不再是负担。
苏园的老有所医与老有所乐
家庭生活中,承上启下的中年人总爱问孩子最想去哪里玩,却很少会问老人家最想去哪里养老。也许,他们无法描述,也许他们也很模糊,但如果真的问了,老人的回答通常很抽象——
有生活,有呵护,有陪伴,有风景。
锻炼的老人
事实上,如今的社会养老机构都在不遗余力地朝着这个目标奔跑。以总投资约9.3亿元,占地面积约6.4万平方米,地上建筑面积约6.9万平方米,提供约1100个养老单元的苏园为例,他们针对认知症长者,记忆照护专区采用“多感官刺激疗法”,通过微剧音乐、宣纸制作、歙砚雕刻等非遗活动延缓认知衰退。
与此同时,专业护理区则提供24小时生活照料,从翻身拍背到用药管理,每个护理动作都经过ISO标准化培训,并配备智能手环、跌倒报警系统等科技设备,确保安全无死角。
苏园外景
徜徉在苏园步道上,可以看到整体景观融合了街巷与田园,将南京传统老街巷提炼转化为场地十大特色节点空间。这种丰富场地文化底蕴的设计,让老人于场地中走街串巷,回忆青春。园区还将创新四季农场融入屋顶田园,为长者们提供特色的农耕活动;打造六大主题花园,包含四季植物,赏春夏秋冬;幽深的巷子,窄仄的石板路,烘托出岁月的年轮;自家的田园边,老人们在唠嗑;一幅幅南京老城南的画面映入眼帘。
孤独感是老年人生活中最容易出现的负面情绪,年纪越大,认识的人就越来越少,孤独感越积越厚。
居民住房客厅
如何在空间设计中帮助老年人摆脱孤独感是设计者重点考量的。他们认为,“场所”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,更是一个有情感、有故事的载体。苏园不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,更是一个能引发人们情感共鸣、提供心灵寄托的场所。所以,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在场所延伸的理念下,将公共活动空间设计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,活动室、图书馆和休息区等功能在生活楼之间蔓延伸展,满足老人不同的需求。
苏园外景
为破解高龄长者出行难题,苏园养老社区构建了“线上+线下”立体化导航体系。线上通过“泰康之家”App集成实时公交查询、网约车预约、电子地图导航等功能,子女可远程协助规划行程;线下在社区主入口设置智能导览屏,结合语音提示与无障碍通道设计,帮助长者快速定位康复医院、活力中心、生态农场等核心区域。
苏园依赖“医养无缝、文化滋养、全国连锁”的三重价值,诠释了“老有所医、老有所乐”的现代内涵。
苏园外景
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,认为老人进了养老院,就意味着接近人生终点。但苏园的服务人员并不这么觉得,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延续长者的生命,还希望能让他们在这里活得好,好好活,有体面与尊严,明媚与欢乐。
苏园通过技术创新、文化赋能、服务升级,构建起真正可持续的养老生态体系。苏园的探索,不仅为南京,更为中国养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“金陵方案”。
苏园外景
如果您正在为父母寻觅一处医疗靠谱、生活丰富、交通便利的养老居所,或者也为自己的养老在谋划,不妨到苏园一探究竟。为跳出生活的苦恼圈,往快乐的方向去,找到一条平安祥和的出路。
后记
作为金融保险与大健康养老领域专业人士,侍乐认为,泰康的商业智慧在中国乃至于全世界都是一个奇迹。
易中天谈到泰康之家时讲:“伺候老人实在是太难了,对待老人能够始终如一的和颜悦色,而且发自内心,谈何容易,子女都做不到,但是泰康做到了!陈东升董事长了不起,泰康的员工更了不起!”
苏园外景
俞敏洪与陈东升对谈时说,他去参观泰康之家,挺震撼的,老年人在这个地方养老不会凄凉。等他以后老了,走不动了,泰康之家是他的归宿。
在陈东升的理念中,泰康之家是享老,不是养老。也就是说,泰康的模式符合寿险的长期资金规划。
侍乐说:“人类进入长寿时代,社会性养老就显得更加重要。泰康提供了这么一种以保险融入健康养老服务体系,这个服务是稀缺的,它开创了一个新的模式,成为一个非常有创意的产业故事。如果读者有兴趣了解,可关注微信号TK07069A进行交流。”
撰文/梁平 摄影/范素丽
作者简介:国内著名媒体人、作家。新闻从业近40年,先后供职于《扬子晚报》《周末报》《金陵晚报》《南京日报》,曾担任部主任、主编以及《文化徽商》杂志总编辑。曾先后获得江苏省、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。
著有《央视春晚纪事》《我所知道的马季》《姜昆家事写实》《邓在军传奇》《可以披露的聂卫平尘封往事》《近观刘洪》《大国良医》《向往百年》等书作、报告文学正规股票配资网站大全。开辟过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新闻专栏《梁平爆料》。迄今发表新闻、文学作品500余万字。
发布于:江苏省智慧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